笔趣阁
会员书架
首页 > 历史军事 > 乱唐诡医 > 第九十六章 三人成虎

第九十六章 三人成虎(1/ 2)

上一章 目录 加书签

而此时自己的身体,也是痛痒难耐。而那孤姓小子,除了浑身是血外,却没看出半点不适。这让本就有些吃痛的张弥勒又一阵长吁短叹。

什么世道啊,自己好歹也是成名多年的江湖中人,没想到竟然栽在了这么一个其貌不扬“粗通武艺”的小子手里。又是一阵钻心疼痛,险些又昏死过去。

高大汉子眼见张弥勒疼的死去活来,便要从怀中摸出一物。谁料却被一双布满老茧的手抓住,他未曾抬眼也知道,庄稼汉平常用不容置疑的态度,让他不可出手相助。

袁嵩有些恼怒,但却不便此时表露,便也就将那伸到一半的手抽了回来。庄稼汉平常眼见张弥勒几尽昏厥,才开口说道:“袁嵩,你可知为何我不让你救他?”

袁嵩从硕大的鼻孔中冷哼了一声,似有不满,却不也不想回答这明知故问。庄稼汉平常从一旁老槐树前拿起铁扁担,袁嵩斜眼瞧了瞧,便将眼睛闭了起来,不再言语,似要默默接受这一切。

但那双抱着张弥勒的双手,却源源不断地往张弥勒体内输送内劲,以稳住他的摇摇欲坠地心神。

顾醒此时已是肝胆欲裂,不承想那暴雨木鱼钉“后劲如此之大”,那一根根细如牛毛的铁钉上,分明是淬了剧毒。若不是自己在姑姑调教下早已百毒不侵,现在恐怕只剩下一滩烂肉了。

想到姑姑,顾醒有些黯然神伤。庄稼汉平安只道他是还没缓过劲来,便也没过多在意,而是将那铁扁担高高举起,似随时要拍下一般。

顾醒在片刻功夫后便神色如常,双手向前一指,运内劲于指尖,反手点中自己膻中穴和鹰窗穴。但那内劲由指尖流入穴道后,又左右开弓,两指点中期门穴和章门穴。

随后便盘膝而坐,从怀中摸出一个骨瓷小瓶,从中倒出一颗腥臭丹药,一口服下。这还是那日自孤啸山庄而出时,从姑姑房间“搜刮”来的疗伤圣药,虽是气味难闻,但却能有活血化瘀的奇效。

但顾醒再次睁开眼睛,本是痛痒难耐的身体,此时已渐渐停止了颤抖,反而又一股清凉自丹田处升起,慢慢扩散到全身。

顾醒眼见那庄稼汉平常要一扁担打在袁嵩头顶,来不及细想便快步上前,一把将其拦下。同时反手一颗腥臭丹药叩开张弥勒紧闭牙关,塞了进去。

这一系列操作在行云流水,仿佛反复演练了无数遍一样。

庄稼汉平常本就犹豫不决,在他看来,袁嵩如此护着张弥勒,难保以后不会闯出什么祸事来。倒不如现在当头棒喝,让这对难兄难弟长长心,开开眼。

谁曾想本还是自身难保的孤星,突然以诡异身法从背后出手,化解了眼前的僵局。袁嵩见那高举的铁扁担迟迟未曾落下,便悄悄睁开了眼,偷瞄平常。

虽是心有余悸,但却是长舒了口气。低头看时,手中的张弥勒已是气息平稳,方才知晓是那孤姓小子的“灵丹妙药”起了作用,不禁朝他投了感激目光。

而顾醒则是照单全收,淡然一笑,指着张弥勒笑骂道:“你这厮好生狠毒,用这卑劣手段。若不是小爷还有几分底子,怕就要着了你的道。”

庄稼汉平常虽不知顾醒为何这么快就恢复如常,但也不禁佩服他这身法和心胸,抱拳朗声道:“我兄弟三人,自此时起便以孤兄马首是瞻。”

这边才开口,那半蹲在地的袁嵩和挣扎着咬爬起来的张弥勒,也连连附和称是。要知道,在刚才儒士刚颁下急令时,这三人还是一脸心高气傲的嘴脸。

而此时虽说嘴上说着佩服,但心底里是何想法,却是不得而知。若非如此,岂会有刚才那一出拼了命的试探。只是就连张弥勒或许也没料到,自己会和“自己人”切磋的时候用出那独门绝技。

这本是他保命的底牌,现在却是暴露无遗了。而就在四人假意寒暄客套之际,一袭黑衣飒然飘远,消失在夜色之中。顾醒顿时扭头望去,却是连半个人影也没瞧到。

庄稼汉平常见顾醒面色异样,便关切地问道:“孤兄,可是发现了什么?”顾醒本无意深交,便随口打发了几句。那三人也无意深聊,便也作罢。

倒是那张弥勒恢复些精神后,便叫嚷着要继续赶路。庄稼汉平常见两人确无大碍,便让袁嵩将张弥勒抗起,继续上路。虽说张弥勒有些抗拒,但碍于此时的状况,也不得不从了。

眼见袁嵩眉开眼笑,似捡到了天大便宜,让顾醒疑惑不解。庄稼汉平常瞧见顾醒低头思量,便打趣地说道:“要是我说袁嵩仰慕张弥勒,你信吗?”

此言一出,空气瞬间凝滞。顾醒缓缓转动脖颈朝那两人看去,已是瞪大了眼睛,同时那快速张开的嘴巴,几乎要塞进一个沙包大的拳头才肯罢休。

但那两人全然不顾顾醒惊异目光,只是时不时打闹嬉戏,显得格外亲密。待顾醒转头看来,庄稼汉平常望向那两人的目光竟是那般温暖,全然没了刚才那般的冷冽。

这三人身上,到底有怎样的故事呢?顾醒不禁歪着头,“叮叮咚咚”。原是脑袋不由自主地撞在那柄“银蛟”强身上,在这清冷的夜里,显得是那般有趣……

提示:本小说不支持浏览器转码阅读,请退出阅读模式或转码阅读既可正常观看!

上一章 目录 加书签
新书推荐:大明:我为朱元璋续命七十年穿进语文书,从刺猹开始朕乃一代圣君北宋大法官美国农业不发达,需要金坷垃我岳父是李世民宋时从梦华录开始人在红楼,开局倭寇送经验谍影凌云扎纸匠:这是聊斋明末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