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趣阁
会员书架
首页 > 历史军事 > 不让江山 > 第二十二章 发誓

第二十二章 发誓(1/ 2)

上一章 目录 加书签

高希宁往外走了几步,想着那个傻小子再傻也会追上自己道个歉吧,可是走到门口回头看的时候才发现,那个家伙居然还在那弯着腰扫地,撅着屁股的样子真可气啊。

小姑娘气的恨不得朝着李丢丢撅着的屁股给一脚。

她气鼓鼓的回去,走到李丢丢身后大声说道:“向我道歉!”

李丢丢头也没抬的回了一句:“为什么呢?”

高希宁道:“不管为什么,你要向我道歉。”

李丢丢老气横秋的叹了口气说道:“你爷爷是不是经常对你发脾气?”

高希宁没想到李丢丢会问这样一句,一开始还没有反应过来,片刻之后才明白李丢丢居然是在讥讽她,这个臭小子居然敢讥讽她。

“你是想说,因为我爷爷经常对我发脾气,所以我对你发脾气?”

她问。

李丢丢回头看了她一眼说道:“难道不是?”

“叫爷爷吧。”

高希宁一脸认真的说道:“按照你的推论,我应该是你爷爷。”

李丢丢想了想,好像真是这么个道理,于是觉得自己吃亏了,他转身看向高希宁认真的说道:“我叫你也不是不行,但是你得像你爷爷对你那样对我。”

高希宁都懵了。

她问:“你喜欢这样吗?”

李丢丢听到这句话后隐隐约约的觉得自己应该是又吃亏了。

砰......

高希宁在李丢丢屁股上给了一脚,那松软而又不失弹性的触感让她觉得有点爽,她掐着腰站在那说道:“你看看你,扫的这叫什么地?东一下西一下的,扫地都能看出来你的心性不沉稳。”

“你再看看,这边桌子上居然还有一点灰,你是打扫呢还是糊弄谁呢?你这样做事不认真,事事都敷衍,以后嫁了人......”

李丢丢:“嗯?”

高希宁脸一红:“不是,以后能娶到媳妇儿?”

李丢丢用同情的眼神看了看高希宁:“你也挺水深火热的啊。”

高希宁好奇的问了一句:“为什么你用了一个也字?”

李丢丢道:“我有一个你爷爷那样的师父。”

高希宁顿时觉得同病相怜起来,她从来都没有对李丢丢隐瞒过自己是高少为孙女的身份,上次就对李丢丢说过了。

她也不继续欺负李丢丢了,在桌子上坐下来晃着两条小长腿说道:“跟我说说你有多水深火热呗。”

她这样的性子,她这样的坐姿,真的是没有一处符合楚国大家闺秀的标准,她更像个小男孩,如果不是长的那么漂亮的话,换上一身男孩的衣服都不一定有人能分辨的出来。

“不想说。”

李丢丢一边扫地一边问:“不过我有件事想向你求教。”

高希宁也不生气了,坐在那问:“什么事?”

李丢对道:“我这个年纪,干什么才能赚到钱?”

“你还是想买房子啊。”

高希宁摇头道:“我什么都会一点点,但是赚钱不会,这就不是我该考虑的事情啊,我就是去问我爷爷他应该也不知道,他也不会考虑这些事情。”

“什么都会一点点?”

李丢丢忽然抬起头:“我也什么都会一点点啊......”

他忽然间就醒悟过来什么似的,有些开心:“谢谢你。”

高希宁心说我帮你去戳穿了孙如恭你都没说谢我,现在却说了一声谢谢,脑子多半是有问题吧,这个可怜的家伙,将来一定娶不到媳妇。

也就是在这一刻,高希宁的心中定下了一个伟大的目标,她决定以后帮李丢丢找个媳妇儿,一定要做到。

在这一刻,她觉得自己肩膀上的担子重了起来,也觉得自己有些伟岸。

于是她像一位慈母般对李丢丢说道:“你看你,小小年纪想什么赚钱,好好读书,到了赚钱的年纪再去考虑那些。”

李丢丢摇头道:“不行,我最多只有两个月的时间。”

“两个月?”

高希宁看怪物一样看着李丢丢,不是,看自己异想天开的儿子一样看着李丢丢说道:“你想用两个月赚到二百两银子?你以为银子是秋天的落叶么,一抓一大把。”

李丢丢道:“总得试试。”

他给了师父五两银子,那家不怎么样的客栈住一个月要二两银子,说是客栈,其实说民宿更准确一些,那些正经的客栈条件好的住一晚就要几百钱,更奢华的一晚上就要一两银子,他们师徒可负担不起。

“我去卖艺吧。”

李丢丢认真的说道:“比如......写字?”

这个时代可不是人人都认字,所以写字是能赚钱的,一般来说最容易的起步是替人写家书,但是价格很便宜,一封信也就收十来个制钱,多了别人也不用。

见高希宁没回答,他又问了一句:“大楚的律法你清楚吗?”

高希宁小脸都有些难看了,她问李丢丢:“你到底要干嘛?”

李丢丢道:“我就是想问问你,卖假画会判多少年......”

就在高希宁要劝他什么的时候,教室的门被人一脚踹开,砰地一声,门撞在墙壁上差一点就散了架似的,晃悠悠的样子让人心疼。

孙别鹤带着几个人大步进来:“李叱,你他妈......”

提示:本小说不支持浏览器转码阅读,请退出阅读模式或转码阅读既可正常观看!

上一章 目录 加书签
新书推荐:大明:我为朱元璋续命七十年穿进语文书,从刺猹开始朕乃一代圣君北宋大法官美国农业不发达,需要金坷垃我岳父是李世民宋时从梦华录开始人在红楼,开局倭寇送经验谍影凌云扎纸匠:这是聊斋明末
返回顶部